11月10日,科睿唯安公布了ESI從2012年1月1日到2022年8月31日的統計數據。ESI每2個月公布一次,均為上一次數據的基礎上增加2個月的數據,但是每年5月份會去除掉最舊一年的數據。
中央要求打破“唯論文、唯職稱、唯學歷、唯獎項”的四唯現象,同時要求“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”,民生賴之以興。希望以后我國科學家把論文都發表在中國的期刊上,使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能更加方便查看學習,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產業發展,讓中國版的《自然》、《科學》、《細胞》成為全球頂端期刊。
ESI收錄了12000多種學術期刊上發表的SCIE和SSCI近十年發表的論文和被引數據,具有廣泛的代表性,已經被全球普遍認可。ESI指標用來評價一所高校(或機構)的科研水平,甚至通過ESI高被引科學家來預測諾貝爾獲獎者。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也普遍把ESI進入全球前百分之一、千分之一的學科數作為建設目標。如:廣東省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部署的2021年教育重點工作之一"深入實施‘沖補強’提升計劃,提升高等教育內涵發展”中強調,重點培育建設一批入選ESI全球排名前1%或國內排名前十的學科。
ESI將全部科學分為22個專業領域,包括計算機科學、工程科學、材料科學等,具體見以下學科統計表格。
一、中國大陸總體情況
發表409萬篇文章,比上期公布多了11萬篇(統計時間多了2022年7、8月,下同);被引5969萬次,比上期公布多了262萬次。文章數及文章被引排名均為全球第二;篇均被引14.58次,比上期多0.24次。
二、中國大陸學科基本情況
全球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增加555個,中國大陸高校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2000個(新增57個),其中千分之一的學科238個(新增8個),表現非常強勁。機構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706個(新增35個),千分之一的學科49個(新增2個)。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:
三、中國大陸學科變化情況
新晉千分之一的7個學科分別為廣州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,天津大學的計算機科學、上海大學的材料科學、復旦大學的生物與生化、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微生物學、復旦大學的分子生物與遺傳學、清華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的地球科學,無千分之一學科退出。
全國高校共58個學科新晉升全球前1%,包括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的環境/生態學、植物與動物科學、五邑大學的材料科學、化學、廣東醫科大學的生物與生化、廣州醫科大學的材料科學、南方醫科大學的一般社會科學等。
佛山科學技術學院、五邑大學、哈爾濱醫科大學、內蒙古科技大學、鄭州大學各新晉2個學科,另有48所高校新晉1個學科,共計53所高校。一個百分之一學科退出。詳見下表。
四、大陸高校排行榜
中國大陸一共394所高校有學科進入全球前1%,其中新增8所,無退出。新增高校為:五邑大學、重慶文理學院、大連民族大學、內蒙古科技大學、重慶科技學院、遼寧中醫藥大學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、包頭醫學院。
全國有學科進入全球前1%的394所高校中(北京協和醫學院計入高校,北京協和醫院計入機構,分開計算),中國科學院大學全球排名進步1以第38名居全國第一,清華大學以全球排名第50名居第二,上海交通大學第一次來到前三,北京大學以微弱差距屈居第四。
排名進步方面,全國高校均表現強勁。全國排名前50名的高校中,深圳大學(18)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(17)、暨南大學(15)、北京理工大學(11)、重慶大學(10)、鄭州大學(9)、西北工業大學(9)、電子科技大學(8)、中國地質大學(8)、南京醫科大學(8)、武漢理工大學(8)進步均超過8名。
全國排名51-100名的高校中,廣東工業大學(26)、山東科技大學(25)、南方科技大學(23)、陜西師范大學(23)、安徽醫科大學(21)、西南交通大學(20)、青島大學(18)、華南農業大學(17)、國防科技大學(17)、哈爾濱工程大學(17)、南昌大學(16)、廣州醫科大學(15)、河海大學(15)進步均超15名。
另外,成都大學(134)、湖州師范學院(99)、佛山科學技術學院(86)、青島理工大學(86)、杭州醫學院(85)、西南財經大學(82)、仲愷農業工程學院(82)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(81)、成都中醫藥大學(80)、昆山杜克大學(80)、西安科技大學(75)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(75)、江西理工大學(73)、西安工業大學(72)、蘇州科技大學(71)、南京財經大學(70)進步均超過70名,表現強勁。
具體名單詳見表格。
全國高校ESI排名情況
(數據中,中國石油大學、中國地質大學、中國礦業大學不區分兩地辦學)
① 凡本站注明“稿件來源:中國教育在線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本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中國教育在線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。